城乡建设创意设计

新闻首页|时事动态|国内要闻|国际要闻|城市印象|规划|建筑|市政交通|房地产|其它
我国超大特大城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全部获批
2025-02-17

我国超大特大城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全部获批

     本轮规划落实加快超大特大城市转变发展方式的要求,发挥源头治理和系统治理作用,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统筹发展和安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整体谋划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推进超大特大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实支撑。      参考资源:人民日报

0 0 0
国务院批复同意《合肥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
2024-12-16

国务院批复同意《合肥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

     (2021—2035年)》的批复      安徽省人民政府、自然资源部:      一、原则同意自然资源部审查通过的《合肥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是合肥市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请认真组织实施。合肥是安徽省省会,长三角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规划》实施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统筹发展和安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发挥中部先进制造业基地、区域性科技创新高地、国际航空货运集散中心等功能,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合肥篇章。      三、构建支撑新发展格局的国土空间体系。主动服务共建“一带一路”,积极参与长江经济带发展,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加强合肥都市圈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利用的区域协同,促进形成主体功能明显、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      五、维护规划严肃性权威性。《规划》是对合肥市国土空间作出的全局安排,是全市国土空间保护、开发、利用、修复的政策和总纲

0 0 0
国务院批复同意《海口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
2024-12-02

国务院批复同意《海口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

国务院关于《海口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 国函〔2024〕174号      你们关于报请批准《海口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请示收悉。现批复如下: 一、原则同意自然资源部审查通过的《海口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是海口市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请认真组织实施。海口是海南省省会,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规划》实施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统筹发展和安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发挥区域性现代服务业高地、全国滨海旅游目的地等功能,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海口篇章。       三、构建支撑新发展格局的国土空间体系。深化与粤港澳大湾区合作,积极融入北部湾城市群,引领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促进形成主体功能明显、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 四、系统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加快构建区域协调、城乡融合的城镇体系,优化提升中心城区服务能级,加强与澄迈、文昌等周边市县的协同发展。提升南渡江流域水源涵养功能

0 0 0
国务院批复同意《济南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
2024-11-12

国务院批复同意《济南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

国务院关于《济南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 国函〔2024〕167号      你们关于报请批准《济南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请示收悉。现批复如下:      二、筑牢安全发展的空间基础。到2035年,济南市耕地保有量不低于503.27万亩,其中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443.50万亩;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低于1238.00平方千米;城镇开发边界面积控制在1456.03平方千米以内;单位国内生产总值建设用地使用面积下降不少于40%;用水总量不超过上级下达指标,其中2025年不超过21.9亿立方米。明确自然灾害风险重点防控区域,划定洪涝、地震等风险控制线以及绿地系统线、水体保护线、历史文化保护线和基础设施建设控制线,落实战略性矿产资源等安全保障空间。     四、系统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加快构建区域协调、城乡融合的城镇体系,提升中心城区服务能级,稳步推进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有序开发,强化市域城镇间的协调联动和功能互补。系统推进黄河两岸生态保护,筑牢南部泰山山脉重要生态屏障,国土空间开发利用应严格保护泉域补给区和地下水径流通道。保障现代都市农业空间需求,拓展特色优势农产品生产空间。完善城市功能结构

0 0 0
浙江首个市级县道网布局规划发布
2024-02-28

浙江首个市级县道网布局规划发布

     县道公路“上承国省干线、下接乡村公路”,为改善公众出行条件、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的基础和保障作用。根据此次《规划》,宁波将规划县道247条,里程3671公里,实施县道新建和改扩建里程1151公里。《规划》基年为2021年,期限为2022年至2035年。          道路质量方面,原则上不低于三级公路标准,路面面层为沥青或水泥混凝土路面;公路建筑限界内不应有房屋、杆线等任何建筑物侵入。 参考资源:中国桥梁网

0 0 0
自然资源部:已批复18个省级国土空间规划
2024-01-17

自然资源部:已批复18个省级国土空间规划

     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规划局局长 张兵:2024年我们要加快编制完成全国重点主体功能区优化的实施规划,很好地促进产业合理布局。同时加快在京津冀、长江三角洲、黄河流域等等这些重点地区,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和报批工作。 参考资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0 0 0
我国多措并举推动“十四五”规划纲要目标完成
2023-12-27

我国多措并举推动“十四五”规划纲要目标完成

      受国务院委托,郑栅洁向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作《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实施中期评估报告。           报告明确,对滞后于进度的4项指标,要优化调整政策,加大攻坚力度,尽最大努力推动完成规划目标。           郑栅洁表示,要坚决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持续深入抓好落实,确保完成纲要各项目标任务。

0 0 0
国务院批复同意《吉林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
2023-12-20

国务院批复同意《吉林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

(2021—2035年)》的批复      吉林省人民政府、自然资源部:      一、原则同意自然资源部审查通过的《吉林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是吉林省空间发展的指南、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是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请认真组织实施。吉林省位于东北亚地理中心,是我国面向东北亚开放的重要地区,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老工业基地。《规划》实施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统筹发展和安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加快推动新时代吉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      三、构建支撑新发展格局的国土空间体系。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形成主体功能明显、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加强哈长城市群与辽中南、山东半岛城市群协调联动,推进与京津冀协同发展等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对接合作,积极参与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打造好我国向北开放的重要窗口和东北亚地区合作中心枢纽,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

0 0 0
国务院批复同意《福建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
2023-11-29

国务院批复同意《福建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

国务院关于《福建省国土空间规划 国函〔2023〕131号      你们关于报请批准《福建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的请示收悉。现批复如下:      二、筑牢安全发展的空间基础。到2035年,福建省耕地保有量不低于1341.00万亩,其中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1215.00万亩;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低于4.34万平方千米,其中海洋生态保护红线不低于1.18万平方千米;城镇开发边界扩展倍数控制在基于2020年城镇建设用地规模的1.3倍以内;单位国内生产总值建设用地使用面积下降不少于40%;用水总量不超过国家下达指标,其中2025年不超过189.9亿立方米。明确自然灾害风险重点防控区域,划定洪涝等风险控制线,落实战略性矿产资源、历史文化保护等安全保障空间,全面锚固高质量发展的空间底线。      四、系统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发挥区域比较优势,优化主体功能定位,细化主体功能区划分,完善差别化支持政策。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拓展特色优势农产品生产空间,建设中国稻种基地,发展山地生态农业,打造环三都澳和东山湾等水产品优势区。筑牢以武夷山—玳瑁山和鹫峰山—戴云山—博平岭两大山脉为核心的生态屏障,统筹推进江河源区、湿地、河口

0 0 8
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综合交通专项规划出炉
2023-08-24

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综合交通专项规划出炉

    王为人表示,该份规划由上海市交通委牵头组织,会同江苏省交通厅、浙江省交通厅共同编制,作为示范区综合交通领域重要的纲领性文件,近期已正式发布。根据示范区战略定位,规划方案重点聚焦构建交通空间协调新格局,重点完善轨道交通、道路交通、特色交通、客货运枢纽等四大交通系统。     道路交通方面,以提升路网连通性和一体化水平为导向,落实“四横五纵” (“四横”为沪常高速、沪渝高速、申嘉湖高速、沪昆高速;“五纵”为苏台高速、常台高速、常嘉高速、上海绕城高速、沈海高速)的高速公路骨架,加快构建“两横三纵” (“两横”为吴江大道、崧泽高架西延伸;“三纵”为嘉青昆快速路、G634、吴江江城大道)快速路系统,布局形成“七横九纵” (“七横”为纪鹤公路、北青公路、G318-东航路-康力大道-周芦线、沈砖公路-练西公路-G318、辰花公路-四联路-丁陶公路-盛八线、姚杨公路、G320;“九纵”为苏震桃公路-S230、G524、G634-嘉善西部通道、汾湖大道-兴善公路、金商公路-嘉善大道、莲龚路-丁新公路、复兴路-曙光路-朱枫公路、山周公路、嘉松中路)干线公路网,持续推进美丽乡村道路建设,切实保障慢行网络连续性和功能性,预计到2035年,独立路权的自行车道总长将达3000公

0 0 8
《厦门市综合交通规划(2021-2035)》印发
2023-08-18

《厦门市综合交通规划(2021-2035)》印发

    《规划》要求统筹机场、港口、铁路、公路等对外交通设施及城市轨道交通、道路系统、公交场站等城市交通设施与空间的协调发展,并通过五维传导体系,保证各交通设施在综合交通规划的总体框架下有序实施建设。     在公共交通方面,针对“全龄人群、残障人士、短期商务人口以及外来旅游人口”等四类人群,《规划》提出构建包容性交通系统,满足各类人群出行需求。 在推动智慧交通方面,《规划》以智慧化城市交通发展为切入点,提出建设城市级智慧交通管理决策平台及公众出行服务智慧出行系统,推动公共交通一体化衔接及智能高效城市停车系统建设,通过打造全息感知、全局管控、全程服务的智慧交通,保障市民出行、停车等日常交通需求。

0 0 8
三亚乡村旅游公路专项规划编制完成
2023-04-24

三亚乡村旅游公路专项规划编制完成

     为科学合理规划指引乡村旅游公路建设,有序促进农村公路与旅游、产业、生态建设和周边市县融合发展,共同推动农村公路提质升级,打通“三亚经济圈”农村公路断头路,强化“三亚经济圈”农村公路骨干路网功能,打通界域壁垒,形成覆盖三亚市的美丽乡村旅游公路服务体系,三亚市交通运输局负责组织编制《三亚市乡村旅游公路专项规划和实施指导意见》。           据了解,三亚乡村旅游公路规划了“梅山峥嵘,疍家逐浪”“田园牧歌,故城夕照”“雅林野趣,峻岭九曲”“空山新雨,康养天堂”“雨林秘境,绿野仙踪”“明月畅晚,椰风田家”等7条主题环线。同时,根据游客需求,配套设施包括一级、二级公路驿站,观景休憩平台和停车设施等。

0 0 8
台州市“和美乡村 山海公路”规划出炉
2023-03-10

台州市“和美乡村 山海公路”规划出炉

     按照“道路即景观、乘客即游客、出行即旅行”的理念,逐级逐年逐步推动“和美乡村 山海公路”建设,促进交通产品完善和服务水平升级,实现传统的旅游公路向公路旅游转变,传统的联通城乡向美化城乡、致富城乡转变。           “1”——“台州1号公路”:台州1号公路,北起三门蛇蟠岛,途经三门、临海、椒江、台州湾新区、路桥、温岭、玉环7个县(市、区),止于玉环海山岛,全长273公里。项目根据台州市山海水城的总体格局,结合台州海岸线的地形地势,依山傍海,凌海架桥,打造旅游观光与文化展现深度融合、有效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绝美沿海公路。           G351打造为沿山标志性工程,项目含新建工程里程25.3公里、总投资50.05亿元,养护工程131公里、总投资2亿元。以形成深通达、广覆盖的沿山干线路网为重点,助推陆海统筹和共同富裕战略,构建绿色低碳交通廊道,带动山区与沿海产业协调发展。“十四五”期间,重点推进G351临海段改建工程,打通瓶颈路段,形成外环快速通道,扩大头门港区的东西向运力,着力体现海-山公路主动脉作用,强化台州湾经济技术开发区的陆海联结能力。          &n

0 0 8
“江浙沪”大消息!国务院批复:同意→
2023-02-22

“江浙沪”大消息!国务院批复:同意→

     全国首个跨省域国土空间规划           共生、共融、共进、共鸣、共享           不走建设用地规模扩张的老路 值得一提的是,《规划》明确提出落实建设用地“负增长”总体要求,不搞集中成片、大规模、高强度开发建设,不走建设用地规模扩张的老路。到2035年,示范区规划建设用地总规模控制在803.6平方公里以内,国土空间开发强度33.3%,规划建设用地实现减量15.7平方公里。      强化优质共享,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将统筹推进公共服务高品质发展。到2035年,争取在示范区布局6处国家三级以上博物馆,布局3处双一流建设高校(校区)。

0 0 8
广州2023重点建设项目计划出炉!交通基础设施占比近四分一
2023-02-20

广州2023重点建设项目计划出炉!交通基础设施占比近四分一

     公布了2023年市重点建设正式项目共647个,年度计划投资3588亿元;      计划还专门明确,要积极挖掘有望提前开工的前期项目潜力,推动一批前期项目提前开工建设。 据了解,今年重点建设项目中,共安排了223项基础设施项目,其中交通基础设施占大半,达150项。其中包括:      港航基础设施9个           城市轨道交通19个 山跨江通道(广州段)等高速公路在内的13个高速公路重点项目;      新广从路快速化改造项目、灵新大道改扩建工程、南大干线(钟三路至东新高速)、南大干线(东新高速-莲花大道)、广州南沙新区明珠湾起步区二期-凤凰大道快速化改造工程、东晓南路-广州南站连接线南段工程等在内的市政路桥项目47个;      参考资源:中国桥梁网

0 0 8
泸定震后交通设施恢复重建方案出炉 总投资估算73.48亿元
2023-02-07

泸定震后交通设施恢复重建方案出炉 总投资估算73.48亿元

                    参考资源:中国桥梁网

0 0 0
陕西开展《西安都市圈多层次轨道交通规划》编制
2023-02-07

陕西开展《西安都市圈多层次轨道交通规划》编制

     省财政厅、省自然资源厅、省生态环境厅、省交通运输厅、省林业局、省文物局,西安市、宝鸡市、咸阳市、铜川市、渭南市发展改革委和杨凌发展改革局,中国铁路西安局集团、西部机场集团、陕西轨道交通集团及铁一院和中国城市改革发展中心相关负责同志参加了会议。 参考资源:华商报

0 0 0
国务院批复同意《新时代洞庭湖生态经济区规划》
2023-02-03

国务院批复同意《新时代洞庭湖生态经济区规划》

国务院批复同意《新时代洞庭湖生态经济区规划》      国函〔2023〕9号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报送〈新时代洞庭湖生态经济区规划〉(送审稿)的请示》(发改地区〔2022〕1654号)收悉。现批复如下:      二、《规划》实施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创新驱动发展,以生态环境保护修复为前提,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着力构建和谐人水关系,着力推动产业绿色转型升级,着力增进社会民生福祉,把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成为更加秀美富饶的大湖经济区。      四、国务院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切实加强工作指导,围绕《规划》确定的总体目标和重点任务,在专项规划编制、重大项目安排、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给予积极支持。国家发展改革委要加强综合协调和督促指导,研究解决《规划》实施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会同湖南省、湖北省人民政府适时开展《规划》实施情况评估,总结推广经验做法。重大

0 0 0
《云南省公路网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第一次信息公示
2023-02-02

《云南省公路网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第一次信息公示

    一、规划概况 (二)规划期限。至2035年,远景展望到本世纪中叶 (四)规划方案。云南省公路网由国家高速公路、省级高速公路、普通国道、普通省道和农村公路组成,规划总规模38.3万公里左右。规划高速公路约2.1万公里,其中国家高速公路约7940公里,省级高速公路约1.34万公里(含规划设置远期展望线约615公里);普通国道约1.9万公里;普通省道约2.3万公里;农村公路约32万公里。 (一)环评主要程序 (二)环评主要工作内容 2.通过规划分析、评价,识别主要环境影响特征,预测分析规划实施可能带来的生态和环境影响。通过规划的协调性分析,评价规划布局、规模及发展目标的合理性,从环境保护角度,提出缓减规划的环境影响原则性措施与建议。 4.综合分析结果,从环境保护角度,对规划的环境可行性给出结论。 在本信息公示后,公众可通过邮件、电话等方式,对下阶段规划环评关心的问题发表意见和看法。发表意见的公众请标明真实姓名和联系方式,以便根据需要反馈。公众意见表见附件。    四、征求公众意见的范围和主要事项 (二)公众对规划实可能涉及的环境问题及意见和建议; (四)其他相关建议。 (一)规划编制单位 单位地址:昆明市官渡

0 0 0
太原最新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出炉
2022-12-12

太原最新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出炉

     其中,《太原都市区轨道交通线网规划》,远期规划年限至2035年,规划范围为太原市、晋中市中心城区。远景规划年限至2050年,规划范围为太原都市区全域范围。      规划方案中,2035年远期线网由11条线路组成,总长462.4公里,换乘站42座。线网呈“十横八纵”形态布置;分为市区和市域两个功能层次,其中1-6号线为市区线,7、8、R1-R3线为市域线。 1号线、3号线、4号线兼顾太原中心城与晋中中心城的联系,2号线、5号线、6号线主要为太原中心城服务,7号线、8号线加强清徐、阳曲与太原中心城的联系,R1、R2线加强潇河产业园区与太原中心城的联系,R3线加强潇河产业园区东西轴线上和晋中中心城的联系。      1号线、3号线、4号线兼顾太原中心城与晋中中心城的联系,2号线、5号线、6号线主要为太原中心城服务,7号线、8号线、9号线加强清徐、阳曲(大盂)、潇河产业园区晋中片区与太原中心城的联系,R1、R2线加强潇河产业园区、太谷区与太原中心城的联系,R3线加强潇河产业园区东西轴线和晋中中心城的联系,R4线进一步加强潇河产业园区、清徐与太原中心城的联系。 《太原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2022版),远期规划年限至2035年,重点范围为太原市中心城

0 0 0
分享A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