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建设创意设计

金观平: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应向改革要动力

2022-11-25
0 0 0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健全资本市场功能,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为优化融资结构、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进一步指明了方向。

发展直接融资是资本市场的重要使命。党的十八大以来,为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在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的现阶段,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等诸多任务齐驱并进,直接融资特别是股权融资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特点,能够加快创新资本形成,促进科技、资本和产业高水平循环。可以说,推动高质量发展对直接融资提出了更高要求。

当前,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既有广阔空间,也有不小难度。

说空间广阔,是因为我国拥有超大规模的市场体量和完整的产业体系,拥有4亿多人的中等收入群体和超2亿人的A股投资者队伍,资本要素需求加快扩大,居民财富管理意识日益增长,外资吸引力不断增强,提高直接融资比重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

说有难度,是因为我国间接融资长期居于主导地位,发展惯性强。同时,资本市场发展还不够充分,中介机构专业服务能力、长期投资和价值投资文化、市场诚信约束机制等方面还存在短板。总体看,当前我国直接融资比重仍然偏低,未能完全适应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需要。

近年来,我国资本市场改革持续向纵深推进,推出科创板、改革创业板、设立北交所,注册制改革稳步向前,债券市场制度规则持续完善,对外开放不断深化,直接融资呈现加快发展态势。截至2021年末,直接融资存量规模达98.8万亿元,约占社会融资规模存量的31.5%。

成效看得见,挑战也依然艰巨。推动直接融资比重再上新台阶,还需向改革要动力,在完善制度上持续发力。

入口应更宽。目前,我国中小企业数量近5000万家,而A股上市公司只有5000家左右,大部分企业依然无法通过股票市场获得发展资金。资本市场大门向更多企业敞开,是提高直接融资比重的关键一招。未来,应稳步在全市场推行注册制,并以注册制带动发行、上市、交易、持续监管等基础制度改革,使市场价值发现功能更加有效,支持更多企业在资本市场找到发展资金和发展动力。

包容性应更强。不同类型、不同发展阶段企业的融资需求往往不同,建立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增强服务的普惠性至关重要。要继续深化资本市场改革,形成错位发展、功能互补的市场体系,沪深主板突出“大盘蓝筹”特色,科创板坚守“硬科技”定位,创业板保持“三创四新”特点,北交所和新三板注重于服务中小企业。同时,稳步开展区域性股权市场制度,畅通各层次市场之间的转板机制,拓展市场深度、增强发展韧性。

上市公司质量应更高。上市公司发展质量如何,直接关系到投资回报高低,也是吸引更多资金入市的动力所在。要通过持续优化再融资、并购重组、股权激励等机制安排,支持上市公司加快转型升级、做优做强。要建立健全常态化退市机制,强化优胜劣汰,夯实直接融资发展基石,吸引更多投资者尤其是机构投资者愿意来、留得住。

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从经济金融全局的高度加强统筹谋划,有效发挥政府部门、监管机构、市场主体等各方合力,引导资本要素向创新创业领域加速涌动,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蓄势增能。 (金观平 来源:经济日报)

参考资源:中国经济网


分享A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