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落贴吧规划专业讨论美丽乡村规划

一张蓝图,描绘诗意村庄

美丽乡村规划|2668天前|mmt|
0

  

找短板、补短板是“八八战略”题中应有之义,亦是浙江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发力点。上期《美丽乡村》周刊推出八问“三农”系列报道,以全省当前“三农”工作中的八大短板为切入口,探寻它们在乡村实践中的具体表现形式以及各地的改革创新之举,希冀为“十三五”开局之际的农村工作提供借鉴与参考。继推出未来谁来种地的“人才短板”及乡村治理的“自治短板”报道后,本期继续关注村庄建设规划、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农村基础设施运维等当前“三农”工作中的其他短板,并寻访在“补短板”上做得较好的样本进行报道,供各地借鉴。

  春暖花开之时,我们首先走进位于莫干山麓的小城德清,探寻当地规划部门如何因地制宜地通过编制规划并推动其落地,补好乡村规划这块短板,为村民们打造出一个个美丽宜居的诗意生活空间。入春以来,德清县城乡规划所的规划师们格外忙碌。他们用半年时间走村串户收集起来的20个传统特色村庄信息以及由此建立的名片需要全部厘清,形成保护名录和方案。

  未来,这些村子的古建筑怎么修复?古遗址怎么保护?村落文化如何保存发展?他们要把这些问题的答案,通过一个个具体的规划,添加到原先的各个规划蓝图上。

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和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科学编制县域乡村建设规划和村庄规划,提升民居设计水平。

莫干山麓的德清县先行一步,早在2002年就开始对县域内村庄进行规划设计,2009年和2014年又分别在美丽乡村建设和“多规合一”试点的契机下二易其稿。2015年底,该县112个行政村村庄规划编制完成,村干部们拿到了厚厚一本各自村庄的新规划。

  一面规划,一面实施,德清这张蓝图到底为美丽乡村绘出了怎样的图景?

村庄布局,得按规划来

  走进钟管镇东舍墩村,干净整洁的水泥路往东铺开,路边是一排排整齐错落的房屋。一幢幢设计别致的江南风格“小别墅”窗明几净,屋前是静静流淌的河水。“向阳的房子,光线很好,门前道路又宽敞,车子可以直接开进来。”65岁的村民沈信根正在屋前打理着自家的一小片菜地。2014年,他从老村搬到村里统一规划建设的新村东片区,住进一栋两层的楼房,“老了老了,没想到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

  “我们村里原来一大半都是渔民,以前大家都是在鱼塘边上造平房,方便照管。后来很多人去镇里上班了,房子住着就不方便了。” 面对村民越来越多的建房诉求,村党总支书记费小城的回答也很干脆,“行,得按规划来。”

  东舍墩村早在2002年就开始了村庄规划。“集聚”是村里第一份规划中浓墨重彩的一个词。“我们村地形比较独特,河流、鱼塘密集,住得也散,495户人家,分了25个村民小组,有14个自然村。这种情况下,通管道耗钱,建公共服务设施费力不讨好。”费小城告诉记者,初步规划完成后,东舍墩村启动了中心村集聚计划,14个自然村撤并到6个,村民建房统一规划、统一设计。“东舍墩村规划早,实施早,避免了很多问题。有些规划晚的村子,房子东造一处西建一幢,杂乱无序,村庄建设问题不少。”德清县住房与城乡建设局村镇建设管理科科长甘侠说,“有了规划,就得按规划来。”

  2009年,东舍墩村成为省级农房改造试点后,又对规划进行了更新,细化了道路和配套设施布局、外立面设计等方案。

打开东舍墩村的新规划图册,整个村庄未来的图景一目了然,保留一个老村,原有的6个居住点撤并到中心村。河流和绿植将中心村分成新、老两个区块, 新区整齐有序,老区自然生长。中心村南面则是生态养殖区块和农家乐垂钓区。整个村庄水域四面环通,宛如水上岛屿。

2015年,德清县开展“多规合一”试点,县域内151个行政村规划需要全部修改完善。县里对农村居民点用地、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公共服务设施用地等具体情况进行了梳理,明确了生态红线、永久农田控制线等几条底线。2015年底,全县112个行政村规划编制完成,基本达到全覆盖。

农居改建,民意要尊重

  新春伊始,阜溪街道五四村村民叶永良在新房子里办了乔迁宴。褐色的毛石外墙,明亮的落地窗,宽敞的庭院,这栋风格简洁的小别墅是他花了一年时间,参考村里发下来的图纸,对旧宅改造而成的。“住着舒心,看着也气派。”挂在叶永良脸上的,是藏不住的喜意。2009年开始,五四村依照村庄“和美家园”规划建设方案,进行旧村改造,如今已经成为远近闻名的悠然村居。然而,德清县城乡规划所副所长丁一叶说,五四村这份规划的出炉并不容易。

 “五四村处于半山坡,居住点分散,村域内绿植又比较多,绝对不能大拆大建。因此我们采用了旧宅改造模式,尽可能在原有村庄形态上改善居民生活条件,让居住环境与生态、生活相融。”丁一叶告诉记者,为了体现村庄整体风貌,规划所还设计了3套农居图集下发到村里,让村民作为建房参考。村委、县住建局和国土局通过现场放样、监督、验收、确权登记等对村里旧宅改造过程严格把关。

  截至目前,五四村87%的民居完成了旧宅改造。“规划很难,做乡村的规划更难。”丁一叶坦言,乡村规划可能是规划领域中最简单也是最难的。

  “简单”是因为乡村不像城市那样需要层次分明的规划类别,没有那么复杂的产业状况和建筑分布,也不需要绞尽脑汁设计道路交通、地下空间、景观绿化等等。而“难”则难在复杂的村庄形式,一个村一个样子,难在落地。“农民对土地、对房子是最敏感的。每个村子还有自己的性格,做规划必须要深入,听听村民们怎么说。”甘侠认为,规划进村,首先要做的,就是让农民参与进来。但规划师们也有自己的坚持,“农房布局点要管控,村庄要保持田园风光,设施功能要兼顾……村庄规划是一个综合性的方案,而村民关注的可能只是其中几个点。这个时候就需要去说服他们,不然规划执行起来就要打折扣。”丁一叶说。

  为了摸清村民的“脾气”,也为了让村庄规划更合理,丁一叶和她手下的规划师们一趟趟地跑村庄,进行实地踏勘,入户调查村民的意愿,“人居环境现状什么样”“配套设施建在哪儿”“未来产业怎么发展”等问题要一个个厘清。编制完成后,他们的规划方案还在村里进行了公示,“有时候我还会想,如果我自己住在这样的村里,会觉得舒服吗?”

现在,相比搬去大城市或是县城,五四村的村民们更愿意呆在村里。他们居住在自家房子里,生活半径在2000米内,免费WIFI全覆盖。文化礼堂、文化广场、便利店、丰收驿站、公共自行车停放点……公共生活设施一应俱全,不远处便是四季花开的田野和郁郁葱葱的山坡。“干净清爽又舒服,城里哪有我们村里好!”五四村村党总支书记孙国文自豪地说。

彰显特色,气质不可缺。“百年老树挡在一条都市计划道路中间,是将老树连根拔起抛弃,还是让道路为老树转弯?”作家龙应台提出的这一问题,也是当前乡村规划正面临着的困扰。

  也许,我们的乡村从来没有如此尴尬:一方面是持续推进的城市化和不断扩大的城镇规模,另一方面却是乡村旅游的一派火热景象,城市人试图在一次次回到乡村的旅途中找回乡愁。“没有规划的时候,我们怕村庄建设会杂乱无序,怕村民的行为会破坏村子的历史风貌。有了规划,我们又怕城市化的规划侵蚀乡村,让乡村失去它们应有的味道。”丁一叶这样说道。

  带着这些思考,“沈约故里”东沈村、“中医之源”曲溪村、“庾村故事”燎原村……一张张特色村庄名片出现在德清村庄规划的方案里。为了摆脱城市规划整齐划一的逻辑,德清县城乡规划所和浙大设计院、省建科院的规划设计师们,深入乡村走访调研,摸清村庄自然地理肌理、历史文化传统和村民生产生活习惯,将全县的村庄分为西部山地丘陵、中部近郊湿地和东部江南水乡这三大风貌,在村庄规划建设中突出特色。

  2012年,该县还编制了《德清县历史文化村落保护与利用体系规划》,以规划为蓝本,对历史文化村落进行专项设计。位于下渚湖街道的二都村便是其中之一。

  下渚湖的湖面或开阔如漾,或狭窄如港。二都村顺着老河和道路展开,风格古朴的民居散布在各墩岛上。“在二都村的规划设计中,我们主要优化它的生态环境,而不是发展空间。保留大部分原始的民居布点和风貌,修旧如旧,让它们维持自然野趣的状态。对寿昌桥、防风祠等古建筑和遗址也规划了保护方案。”丁一叶介绍,与此同时,规划还着力突出二都村“防风文化起源地”的特征,导入旅游业,设计了博物馆、戏台、创意工坊等,“把握好度,发展也是一种保护的方式。”

  可以想象,未来,历史的印记和优美的生态环境将在二都村融为一体,村民在这里诗意栖居,人在屋中,屋在村中,村在景中,各自成景。

0

美丽乡村规划

举报不良信息

最新话题

达人团

下载附件

您此次下载将消耗您的0个积分

取消确定

选择举报原因

举报